新闻动态
首页-新闻动态二沉池溶解氧低,污泥上浮的原因及解决对策
二沉池溶解氧低,污泥上浮的原因及解决对策
1、认识二沉池
二沉池也叫二次沉淀池,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污水处理中,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,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,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。(二沉池的主要作用是使污泥分离,使混合液澄清、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。)
2、二沉池的工作原理
二沉池的原理是,在沉淀过程中絮凝的悬浮物以整体沉淀的形式形成弧形物质,并利用分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的原理形成更明显的固液界面。
3、二沉池的结构
二沉池的结构通常包括两圈,内圈为进水沉淀区,外圈为上清液汇集区,另外还包括刮泥机,刮泥机主体设置在内圈的中心。
4、二沉池的分类
二沉池按照型式划分有圆形辐流沉淀池、平流沉淀池、竖流沉淀池、斜板沉淀池等等。
原则上,用于初次沉淀池的平流式沉淀池,辐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淀池都可以作为二次沉淀池使用。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机械吸泥的圆形辐流式沉淀池,中型也有采用多斗平流沉淀池的,小型多采用竖流式。
5、二沉淀池常规检测项目有哪些?
①pH值:具体值与污水水质有关,一般略低于进水值,正常值为6~9。
②悬浮物(SS):活性污泥系统运转正常时,二沉池出水SS应当在30mg/L以下,zui大不应该超过50mg/L。
③溶解氧(DO):因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在二沉池继续消耗氧,出水溶解氧值应略低于曝气池出水。
④氨氮和磷酸盐:应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,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氨氮小于15mg/L,磷酸盐小于0.5mg/L。
⑤有毒物质: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对有毒物质有严格的要求。
⑥透明度。
6、二沉池常见的异常现象有哪些?
①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增da
②二沉池出水溶解氧偏低或偏高
③二沉池污泥上浮
④二沉池表面出现黑色块状污泥
7、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增da的原因有哪些?
原因1:活性污泥膨胀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,泥水界面接近水面,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。
解决方法: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,逐一排除。
原因2:进水量突然加大,使二沉池表面水力负荷升高,导致上升流速加大、影响活性污泥的正常沉降,水流夹带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。
解决方法:充分发挥调节池的作用,使进水尽可能均衡。
原因3: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偏高,二沉池泥水界面接近水面,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。
解决方法: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。
原因4:活性污泥解体造成污泥的絮凝性下降或消失,污泥碎片随水流出。
解决方法:找到污泥解体的原因,逐一排除和解决。
原因5:吸(刮)泥机工作状况不好,造成二沉池污泥或水流出现短流现象,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,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,污泥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。
解决方法:及时修理吸(刮)泥机,使其 恢 复 正 常工作状态。
原因6: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,污泥因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。
解决方法:加大回流污泥量,在二沉池中缩短停留时间。
原因7:水温较高且水中硝酸盐含量较多时,二沉池出现污泥反硝化脱氮现象,氮气裹带大块污泥上浮到水面后随水流溢出。
解决方法:加大回流污泥量,缩短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。
8、二沉池出水溶解氧偏低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
原因1: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时间过长,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,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。
解决方法:加大回流污泥量,缩短停留时间。
原因2: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,造成二沉池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,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,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,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。
解决方法:及时修理刮泥机,使其恢 复 正 常 工作状态。
原因3:水温突然升高,使好氧微生物生理活动耗氧量增加、局部缺氧区厌氧微生物活动加强,zui终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。
解决方法:设法延长污水在均质调节等预处理设施中的停留时间,充分利用调节池的容积使高温水打循环,或通过加强预曝气促进水汽蒸发来降低温度。
9、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
二沉池污泥上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异常现象,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。
以下是主要原因及对应的机理和处理建议:
原因1:反硝化作用,在缺氧条件下(如污泥停留时间过长),反硝化细Jun将硝酸盐(NO₃⁻)还原为氮气(N₂),气体附着在污泥颗粒上形成上浮。
现象:污泥成块上浮,表面有气泡,常伴随出水硝酸盐浓度升高。
解决方法:- 提高污泥回流比,缩短污泥停留时间;
- 增加曝气池末端的曝气量,减少硝酸盐进入二沉池;
- 优化脱氮工艺参数(如碳源投加量)。
原因2:污泥膨胀(丝状菌膨胀或非丝状菌膨胀),丝状菌过度繁殖或污泥中结合水过多(非丝状菌膨胀),导致污泥沉降性差。
现象:污泥松散、絮体细小,SVI(污泥体积指数)显著升高(>150 mL/g),二沉池水面漂浮散碎污泥。
解决方法:- 调整曝气量(避免低氧或过度曝气);
- 补充营养(如N、P)保持营养平衡(BOD:N:P≈100:5:1);
- 投加絮凝剂(如PAC)或氧化剂(如Cl₂、H₂O₂)yi制丝状菌;
- 控制进水pH和有毒物质。
原因3:污泥腐化(厌氧发酵),污泥在二沉池底部停留时间过长,厌氧发酵产生H₂S、CH₄等气体,导致污泥上浮。
现象:污泥发黑、有腐臭味,上浮污泥呈片状或大块状。
解决方法:- 加强排泥,避免污泥沉积;
- 缩短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;
- 检查刮泥机是否正常运行。
原因4:污泥中毒,进水含有重金属、有毒物质(如氰化物、硫化物)或pH突变,导致微生物活性丧失,污泥解体。
现象:污泥颜色异常(如发白或发黑),出水浑浊,生物相观察发现原生动物死亡。
解决方法:- 检测进水水质,排查污染源;
- 预处理有毒废水(如增设调节池、化学沉淀);
- 投加活性炭吸附毒性物质。
原因5:污泥老化,污泥龄过长或有机负荷(F/M)过低,微生物因缺乏营养而自身氧化,絮体结构松散。
现象:污泥颗粒细小、颜色暗淡,出水悬浮物(SS)升高。
解决方法:- 降低污泥龄,加大排泥量;
- 提高进水有机负荷(如减少稀释水量)。
10、二沉池表面出现黑色块状污泥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
原因1: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,剩余污泥排放不足或排泥设备故障(如刮吸泥机堵塞、泥斗设计不合理),导致污泥在池底长期沉积,形成厌氧环境。
解决方法:优化排泥操作,及时排放剩余污泥,检查并修复排泥设备故障,清chu池内死角积泥。
原因2:溶解氧(DO)不足,曝气量不足或曝气池末端溶解氧浓度过低,导致二沉池内污泥缺氧。
解决方法:调整曝气与溶解氧,增加曝气池末端的曝气量,确保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DO>0.5 mg/L,yi制厌氧代谢。
原因3:设备或结构缺陷,二沉池存在刮泥死角、吸泥管堵塞或池壁/泥斗设计不合理,导致局部污泥无法正常排出。
解决方法:改进池体设计,优化泥斗坡度、清理刮吸泥机管道,避免污泥滞留。
原因4:进水水质或运行参数异常,曝气池污泥产量过大且剩余污泥排放不足,或进水含有其他处理单元的腐化污泥。
解决方法:监测水质与工艺参数,定期检测进水pH、有毒物质及营养比例(如C/N),防止水质冲击导致污泥活性异常。